博客

中國房貸斷供潮:房地產業衝擊會否引發系統性風險?

我們的壓力測試顯示中國整體銀行業有能力承受嚴重的下行情境衝擊,但中型銀行及連鎖效應帶來潛在風險。

國房貸斷供潮不斷擴大,引發市場憂慮房地產業進一步陷入螺旋式下行,而由於中國本身已面對經濟增長呆滯、消費需求疲弱及爆發新冠疫情的壓力,斷供潮對其金融穩定性構成潛在威脅。

自6月底以來,中國多個城市數以十萬計的爛尾樓業主威脅將會斷供。據報受影響的發展項目至少有300個,大部份集中於中部及西部地區,其中約20%位於河南省。

斷供威脅增加經濟放緩的壓力。國家統計局第二季的數據顯示,全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僅增長0.4%,創有紀錄以來的第二低。

中國房地產業的問題會否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我們認為機會不大。根據我們的壓力測試,中國銀行體系的整體緩衝水平仍然充裕,足以承受相當嚴重的下行情境衝擊。

房地產業風險對比銀行體系緩衝

我們估計目前的爛尾樓項目佔所有在建項目約4%至8%。在下行情境中,我們假設最終有10%的在建項目將出現爛尾,而所有相關按揭貸款將變成不良貸款。換言之,這將導致整個體系產生約0.5%的不良貸款,

加上另外三個潛在下行風險來源(即發展商所形成的額外不良貸款、來自建築貸款的不良貸款,以及銀行對發展商的潛在影子業務),我們估計額外不良貸款壓力佔總貸款約2.6%。在此情況下,我們估計目前整個銀行業的年度淨不良貸款形成率為0.7%至0.8%,而在2017至2020年期間的正常範圍約為1.0%至1.3%。

基於潛在壓力的規模,我們研究了銀行體系的三個主要緩衝來源:高於最低監管要求的額外普通股權一級資本(CET1);一般準備金;以及撥備前的營運利潤。估計這些緩衝合共約為9.3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銀行體系內總貸款額的5.7%,足以發揮緩衝作用,可承受下行情境帶來的衝擊。

然而,若排除個別幾家財務狀況強勁的大型銀行,整體緩衝水平似乎會明顯轉弱。

系統性風險的重點:中型銀行

對於中小型銀行而言,我們估計潛在不良貸款壓力佔總貸款的3.4%,而可用緩衝則為4.4%。然而,個別小型地區銀行對整個銀行體系造成的壓力應屬可控,因為這些銀行的規模較小,對銀行同業融資的依賴亦有限。

相反,我們認為系統性風險的重點在於中型銀行。這些銀行不僅規模相對較大,業務遍及全國,而且在銀行體系內的關聯性亦顯著較為緊密:中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內,37%的融資來自同業拆借和債券,而大型銀行及小型銀行則分別為17%和15%。

此外,中型銀行相對亦較易受影子銀行活動所影響,換言之,如果非銀行貸款人向房地產發展商提供優先於銀行貸款的融資,這些融資一旦出現問題,相關中型銀行可能會較易受到衝擊。

銀行業即時爆發危機的風險不大,但需要注視連鎖效應

考慮到政府如何應對房地產業在金融方面的風險,我們認為銀行業即時爆發危機的風險仍然不大。在監管機構的寬限下,銀行得以推遲對發展商貸款內的不良貸款進行對賬。地方政府透過發行專項債券,為小型銀行重整資本,從而增強銀行體系吸收虧損的能力。

住宅按揭抵押證券資產組合的高頻數據顯示,儘管2022年上半年未償還按揭貸款的拖欠率存在一定的上行壓力,但仍處於非常低水平,其後在6月亦持續改善。

從宏觀角度來看,中國家庭的整體槓桿水平(以家庭信貸除以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由2016年的44%增至2021年的62%,升幅頗急。 然而,與已發展市場經濟體相比,情況仍屬可控,而近年來中國整體家庭信貸增長亦有所放緩。住宅按揭抵押證券資產組合的數據亦顯示,抵押人的槓桿水平和償債負擔相對穩健。由於整體家庭財政狀況良好,按揭違約率應可保持在較低水平。再者,違約的法律後果可能會對置業人士帶來重大社會成本。

然而,房貸斷供潮及房地產市場疲軟引發出一個關鍵問題:負面情緒會否蔓延至現有業主,導致現時的斷供情況擴大?若發生有關情況,我們認為引發銀行體系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反而更高。

有關中國市場的更多見解,請參閱我們最新的博客文章《中國供應鏈復甦對全球通脹的影響》。



[i] 品浩的預估以中國人民銀行及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數據為基礎。

[ii]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iii] 資料來源:國際結算銀行。

作者

Alex Zhou

信用研究分析師

Annisa Lee

亞太信貸研究主管

相關資料

披露

香港
PIMCO Asia Limited
中環金融街八號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
22樓2201室


品浩僅向合資格機構及投資者提供服務。如屬違法或未獲授權,則不會向有關司法管轄區任何人士提出要約。| 品浩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地址為香港中環金融街八號國際金融中心二期22樓2201室)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牌,可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從事第一、第四和第九類受監管活動。資產管理服務及投資產品不會向未經許可獲提供有關服務及產品的人士發售。

所有投資均附帶風險,或會損失價值。有關金融市場趨勢或投資組合策略的陳述乃基於當前的市況,而市場狀況會波動不定。概不保證這些投資策略將適用於任何市況或適合所有投資者,而各投資者應評估其個人的長線投資能力,尤其是在市況低迷期間。展望及策略可予更改,毋須另行通知。

品浩一般向合資格機構、仲介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提供服務。個人投資者應聯絡其金融專業人員,以根據個人的財務狀況確定最合適的投資選項。本資料載有基金經理的意見。有關意見可予更改,毋須另行通知。本資料僅分發作為參考用途,並不應視為投資建議或任何特定證券、策略或投資產品的推薦。本文包括的資料來自品浩認為可靠的來源,惟並不保證如此。未經明文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或在任何其他刊物引述本資料的任何內容。PIMCO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商標。品浩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亞洲各地的註冊商標。©2022年,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