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中國加大內房業支持力度:否極泰來?

中國推出支持內房業的綜合扶持措施,有望為經歷長期挑戰的業界帶來週期性支援,但新一波疫情可能令前景陰霾滿佈。

浩認為,中國中央政府最近推出的一系列內房業扶持措施,有助控制內地週期增長前景的下行風險。

在11月28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為內地發展商推出優化股權融資方案,包括取消執行多年的私募股權銷售禁令及容許進行併購交易,為業界帶來新一輪支持。

兩週前,中國人民銀行(人行)及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銀保監會)聯合公佈《16條措施》,以確保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措施包括要求銀行將內房業的貸款展期、為發展商提供融資、延長置業人士的按揭還款期,以及降低房貸首付比。

曾經炙手可熱的房地產業經歷接近16個月的低潮時期之後,中央政府這次推出迄今最全面和清晰的扶持政策,以緩解業界的現金流壓力

房地產市場低迷,加上新冠疫情頻發及當局隨後採取嚴厲的控疫措施,嚴重妨礙中國過去12個月的經濟活動。

我們認為新政策反映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採取較務實的態度,致力以維持經濟發展(特別是高質素增長)作為首要任務。當局迅速調整政策,我們認為此舉有助在長期阻力中帶來一些週期性緩解作用。

我們有關2022年和2023年的年度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約3%及5%的基線預測,乃建基於假設當局進一步放寬樓市的規管措施,並且在2022年第四季開始完善控疫政策,以及在2023年第二季全面撤銷相關政策。儘管在新一波疫情下,政府下一步的重啟經濟措施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但我們認為最近的公佈大致符合我們的假設。經濟重啟無可避免,最終有助釋放積壓的需求,並支持房地產市場。

為中國內房業提供有力支持

過去20年,中國房地產業快速增長一直是內地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主要動力。不過,直至2021年7月,政府收緊政策,房地產銷售開始大幅下滑。前所未有的違約及項目停工浪潮,令過度槓桿的房地產發展商受到打擊,也令預售樓盤的業主非常不滿,威脅「停貸斷供」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70個城市的10月份新建住宅價格(不含保障性住房)按月下跌0.37%,連續第14個月下跌。彭博社報導,房屋銷售較去年下跌23%,跌幅從上月的16%進一步擴大,房地產投資則按年下降16%。

政府最近推出的《16條措施》旨在透過向置業人士及發展商提供信貸支援,以及緩解發展商現金流壓力的措施來支持受困的房地產業,例如:

  1. 銀行必須平等對待國企及民企,並鼓勵金融機構把建造業貸款展期,以滿足優質國企和民企發展商的合理融資需要。
  2. 在六個月內到期的銀行貸款可展期一年。
  3. 政策和商業銀行必須提供「保交樓」專項貸款。
  4. 鼓勵商業銀行向優質發展商提供併購貸款,以收購違約發展商的項目,並鼓勵資產管理公司發掘併購項目的機會。

除《16條措施》外,人行亦擴大一項重點融資計劃,以支持包括房地產發展商在內的民企發行債券。初步估計該計劃涉及總值2,500億元人民幣(345億美元)的民企債券。部份優質民營發展商證實,已經獲得國企提供150億至200億元人民幣的信貸額度。

這些措施是否足以挽救房地產業?

我們認為經營得當及如期償還債務的民營發展商,最能受惠於最新的扶持政策。我們預計大部份倖存的發展商應能在未來數月透過在岸債市集資,而獲得在岸建築貸款及在岸債市的融資途徑,應會顯著紓緩發展商的現金流壓力。

雖然違約發展商未必可以從中獲益,但及時交樓和樓市氣氛逐漸好轉,均有助推動公司管理層主動與債券持有人商討債務重組。

中國結束控疫措施是刺激樓市需求復甦的關鍵。隨著當局進一步完善清零政策,加上內地經濟增長開始改善,置業氣氛可望逐漸靠穩。此外,增加融資以確保停工項目可以交付,將有助提升業主信心。儘管未來數月的房地產銷售可能仍然疲弱,但我們預期當經濟全面重啟後,其表現將逐步改善,尤其是在2023年下半年(根據我們的基線預測)。

然而,隨著冬季來臨及感染個案持續增加,中國在準備好全面撤銷控疫措施之前,相關的政策或會時鬆時緊。中國為此加大準備力度,包括加快為長者接種疫苗,增加對醫療資源的投資,以及推行公共衛生教育。我們預計未來數季的情況將逐步取得進展,而中國將於2023年第二季前後結束「動態清零」政策。

對投資者的影響

雖然風險仍然存在,但政府在近期調整政策為房地產業提供強力支持,特別是對優質的民營發展商而言。在市場出現清晰的復甦跡象前(可能需時超過六個月),我們預期中央政府將繼續推出扶持措施。

我們將繼續關注較有機會在行業低潮時期倖存的發展商,並密切留意政策的進一步發展及中國重啟經濟的關鍵訊號。

如欲了解中國新領導班子的管治方向,請參閱我們最近發表的博客文章:《承先啟後與堅定方向:中共二十大會議重點》。



1 意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銀行(包括第三家—中國進出口銀行)皆成立於1994年,目的是向當局認為需要幫助的領域提供具針對性的貸款。這些銀行皆由國家資助,並由國家內閣直接管理。

作者

Stephen Chang

亞洲投資組合經理

瀏覽資料

Latest Insights

相關資料

披露

香港
PIMCO Asia Limited
中環金融街八號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
22樓2201室


品浩僅向合資格機構及投資者提供服務。如屬違法或未獲授權,則不會向有關司法管轄區任何人士提出要約。| 品浩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地址為香港中環金融街八號國際金融中心二期22樓2201室)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牌,可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從事第一、第四和第九類受監管活動。資產管理服務及投資產品不會向未經許可獲提供有關服務及產品的人士發售。

所有投資均附帶風險,或會損失價值。投資於以外幣計價及/或在海外註冊的證券可能因匯率波動而涉及較大風險,亦可能涉及經濟和政治風險;若投資於新興市場,有關風險可能更高。

本文所載的預測、估計及若干資料建基於專有研究,並不應視為投資建議或任何特定證券、策略或投資產品的推薦。概不保證將會取得所述表現。

品浩一般向合資格機構、仲介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提供服務。個人投資者應聯絡其金融專業人員,以根據個人的財務狀況確定最合適的投資選項。本資料載有基金經理的意見。有關意見可予更改,毋須另行通知。本資料僅分發作為參考用途,並不應視為投資建議或任何特定證券、策略或投資產品的推薦。本文包括的資料來自品浩認為可靠的來源,惟並不保證如此。未經明文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或在任何其他刊物引述本資料的任何內容。PIMCO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商標。品浩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亞洲各地的註冊商標。©2022年,品浩。

CMR2022-1121-2603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