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2023年亞洲市場展望:全球市場受壓,亞洲區表現穩健

經濟在新冠疫情後持續復甦,預料在期待已久的中國經濟重啟帶領下,亞洲的增長與通脹動態將和全球其他地區出現分歧。

管全球經濟面對阻力,已發展市場更可能陷入衰退,但我們認為隨著多個亞洲市場繼續從新冠疫情復甦,其經濟增長在2023年將維持強韌。

我們認為中國自去年12月初取消清零政策以來,經濟重啟的步伐較預期迅速,可望為全球及地區經濟帶來支持,尤其是依賴旅遊業的泰國,以及較受中國增長帶動的馬來西亞。我們的基線預測認為,2023年中國年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將達5%以上,高於2022年的3%,並預料將由抑壓已久的消費需求所帶動。

整體上,雖然2022年的全球經濟活動較預期強韌,但展望已經轉弱,各國央行繼續抗擊通脹,導致金融狀況收緊。我們的基線預測認為,已發展市場將出現溫和衰退和通脹放緩(請參閱最新一期週期市場展望市場承壓、債券強勁》)。

亞洲新興市場看來勢將造好,但我們認為這仍大致取決於美國聯儲局能否遏抑通脹,以及中國能否重振經濟活動。

中國展望:重啟步伐越快,復甦時機越早

我們對中國在2023年的復甦感到樂觀,因為內地經濟週期通常由政策帶動。在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其團隊表明,今年中國的經濟議程將聚焦於一個環節:增長。關鍵的政策焦點領域包括擴大內需、吸引和利用外資、穩定房地產市場,以及改革科技業。

我們對中國2023年增長的預測考慮了2022年的低基數、消費強勢反彈(特別是服務業),以及淨出口下跌0.6個百分點對經濟的拖累。2023年1月,全國市內交通和地下鐵路乘搭次數等與零售銷售密切相關的出行及人流指標強勢反彈,顯示消費動力穩健。

我們預料中國消費通脹將由2022年的2%升至2023年的2.7%,低於3%的官方目標。然而,在豬肉價格於2023年下半年回落之前,其可能在年中左右將整體通脹推升至3%以上。

整體上,中國家庭的過剩儲蓄或可支持增長反彈,但復甦的強度和可持續性將取決於就業市場靠穩和工資上升。

我們認為,政府很可能在上半年繼續推行扶持性宏觀經濟政策,其後會開始將政策正常化。預料政府會持續放寬房屋、教育、科技和博彩等行業的監管,從而穩定增長。

財務政策將集中於上半年推行,以支持基建,但當經濟開始自然復甦後,政策有機會在2023下半年逐步撤銷。以放寬信貸形式來推行的貨幣政策可望繼續為中小企、房地產市場、製造業和綠色投資帶來支持。鑑於通脹在2023上半年飆升,或會令寬鬆貨幣政策受限,預料央行不會調低2.75%的政策利率,但隨著經濟重回正軌,政策可能於下半年復常。

中國前景的潛在阻力

出口業在疫情期間是中國的關鍵增長動力,現在卻構成潛在阻力。消費需求由製造業產品轉移至服務業,導致部份主要已發展市場出口量急跌。中國海關總署稱,12月份以美元計的中國出口較上一年減少9.9%,連續三個月錄得跌幅。

儘管房屋相關指標依然疲弱,但繼當局推出一系列經協調的政策措施後,預料房地產市場將於年內靠穩(請參閱最新專家觀點《中國加大內房業支持力度:否極泰來?》),尤其是經營狀況較佳且未有違約的私營發展商。至於增長貢獻方面,房地產投資繼2022年造成重大拖累後,在2023年應會帶來中性貢獻。

我們預測中國將錄得逾5%的增長,而且存在若干上行風險。我們認為內地經濟有能力實現6%增長,但將需要依賴更多扶持政策、房地產市場更迅速地復甦,以及更有利的外部環境。然而,經濟於中期內仍面臨一些下行風險,包括地緣政治局勢,以及中國於結構性改革與短期增長之間的取捨。

亞洲新興市場(中國除外)展望:表現繼續與全球其他地區背道而馳,但與去年的趨勢相反

亞洲新興市場在疫情後的復甦步伐落後於全球其他地區,但未有面對太多需求引致的通脹壓力。在2023年,預料這種由增長帶動的通脹分歧將延續下去,但趨勢卻相反。

當全球面對增長及通脹放緩之際,相信亞洲新興市場將繼續在寬鬆貨幣和財務政策支持下從新冠疫情復甦,並有望展現強韌增長和核心通脹壓力升溫的情況(見圖1)。中國重啟經濟很可能逐漸利好廣泛亞洲市場,特別是泰國和馬來西亞。

此圖表包含棒狀和分散的數據點。棒狀反映品浩預測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南韓和印尼在2023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以及其與新冠疫情前五年(2015年至2019年)平均增長的比較。雖然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整體走勢預料將低於疫情前水平(泰國除外),但仍會錄得穩健增長,介乎南韓的1.2%至印度的5.6%。分散的數據點顯示以下三項因素目前與疫情前五年平均值比較的差距:核心通脹、政策利率和實質利率。整體趨勢是所有國家(印尼除外)目前的實質利率(即政策利率減去核心通脹)低於疫情前實質利率。資料來源:彭博資訊及品浩,截至2023年1月6日。

預料在2023年,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將面對增長推高通脹的風險,加上政策相對寬鬆,因此會繼續將政策正常化。除印尼外,區內大部份國家並無整頓財政的跡象。退休基金、保險和投資組合資金流入對長存續期資產的需求,或會於2023年保持利率曲線平坦。另外,我們大致預期區內不會減息。長債與國庫券之間的息差顯著收窄,給予區內央行更大空間,在目前的增長與通脹動態下繼續將利率正常化(見圖2)。

此折線圖反映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一年期間,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和印尼四個亞洲國家的20年期債券孳息走勢,以及其相對美國國庫券的表現。相對於美國國庫券(在2022年6月左右開始呈現升勢),亞洲20年期債券孳息展現大致靠穩的明顯走勢。資料來源:彭博資訊。

廣泛亞洲市場的投資考慮

在2023年,隨著亞洲的增長與通脹動態和全球其他地區出現分歧,我們預料區內存續期(對利率敏感的證券)表現欠佳,而貨幣表現應會優於核心市場(就歷史貝他值作出調整)和其他新興市場,扭轉去年的趨勢。

綜合而言,亞洲信貸將為採取主動挑選策略的投資者帶來重大機遇。投資主題方面,我們認為疫情後經濟重啟帶動的週期復甦蘊藏機遇,例如投資區內個別運輸公司。若投資者預料目前監管修正行動已大致完成,而且經濟將會恢復增長,其可以增加在科技、媒體及電訊業(TMT)領域的信貸交易。博彩是另一個呈現出行和消費復甦主題的領域,但投資者應注意,目前估值已大致反映復常的預期,去年大幅擴闊的息差已明顯收窄。

機會重大,但仍需審慎部署投資組合

在全球面對阻力及已發展市場可能陷入衰退的環境下,我們對金融市場內經濟敏感度較高的領域維持審慎,但對亞洲的宏觀經濟前景仍然相對樂觀。中國重啟經濟並致力推動增長,有助改善區內前景,特別是與中國經濟關係密切的國家。

儘管如此,嚴謹管理風險和審慎挑選證券對區內投資者至為關鍵。我們認為投資者可透過選擇性國家配置和信貸輪轉,以獲取超額回報,但同時亦需要注意今年已發展市場央行的舉動、地緣政治局勢和政策發展。

有關我們2023年全球經濟展望及相關投資啟示的詳情,請參閱週期市場展望市場承壓、債券強勁》。

作者

Stephen Chang

亞洲投資組合經理

Subhash Ganga

投資組合經理,亞洲新興市場

相關資料

披露

香港
PIMCO Asia Limited
中環金融街八號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
22樓2201室


品浩僅向合資格機構及投資者提供服務。如屬違法或未獲授權,則不會向有關司法管轄區任何人士提出要約。| 品浩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地址為香港中環金融街八號國際金融中心二期22樓2201室)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牌,可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從事第一、第四和第九類受監管活動。資產管理服務及投資產品不會向未經許可獲提供有關服務及產品的人士發售。

所有投資均附帶風險,或會損失價值。投資於債券市場須承受若干風險,包括市場、利率、發行人、信貸、通脹及流動性風險。大部份債券及債券策略的價值均受利率變動影響。存續期較長的債券及債券策略的敏感度和波動性一般高於存續期較短的債券及債券策略;當利率上升時,債券的價格普遍下跌,而低息環境令有關風險增加。債券交易對手的投資額度減少,可能導致市場流動性下降,以及價格加劇波動。債券投資在贖回時的價值可能高於或低於原本成本。投資於以外幣計價及/或在海外註冊的證券可能因匯率波動而涉及較大風險,亦可能涉及經濟和政治風險;若投資於新興市場,有關風險可能更高。

匯率可能在短期內大幅波動及令投資組合的回報下跌。

個別證券或證券類別的信貸質素並不保證整體投資組合的穩定性或安全性。提供個別債券/發行人的信貸質素評級,是用以顯示該債券/發行人的信譽,一般由標準普爾、穆迪及惠譽給予評級,分別介乎AAA、Aaa或AAA(最高)至D、C或D(最低)不等。

品浩一般向合資格機構、仲介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提供服務。個人投資者應聯絡其金融專業人員,以根據個人的財務狀況確定最合適的投資選項。本資料載有基金經理的意見。有關意見可予更改,毋須另行通知。本資料僅分發作為參考用途,並不應視為投資建議或任何特定證券、策略或投資產品的推薦。本文包括的資料來自品浩認為可靠的來源,惟並不保證如此。未經明文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或在任何其他刊物引述本資料的任何內容。PIMCO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商標。品浩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亞洲各地的註冊商標。©2023年,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