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樂於認為人類是理性的。但現實是每個人都存有偏見,而且這些偏見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左右我們對別人、政治、機會,以及投資所作的決定。事實上,我們很客易產生種種認知上和情緒上的偏見,導致我們不理性地思考和行動,並經常得出有瑕疵的結論,繼而作出未如理想的投資決策。

甚麼是認知偏見?

認知偏見是一個統稱,涵蓋超過100種偏誤,意指當我們處理和詮釋資訊時出現的錯誤思維方式。這種思維就像心理捷徑,有助我們迅速地理解事物和作出決定。若每次作出決定時,都必須考慮每一個可能的選擇和結果,恐怕這會使我們疲憊不堪。面對大量資訊,我們必須依靠心理捷徑,才能迅速行動。

由於金融市場複雜多變,加上資訊源源不絕,投資者在作出重要決定(例如何時買入和沽售持倉,以及如何管理風險)時,都傾向過度依賴認知偏見。舉例來說,確認偏誤在投資領域屢見不鮮,即當我們遇到挑戰或抵觸既有觀點和意見的資訊時,我們傾向忽視這些資訊。另一個偏誤是錨定效應,意思是即使市場存在並提供新的相關資訊,但我們還是沿用過去作決定時所參考的資訊。

甚麼是情緒偏見?

顧名思義,情緒偏見源自情緒因素,例如衝動或直覺,會影響認知能力和決策。情緒偏見的效應類似認知偏見,甚至可視之為認知偏見之下的一個類別。然而,分別在於情緒偏見源於恐懼及/或慾望,而非理性思維。

與認知偏見一樣,投資者作出重要的投資決策時,也傾向使用情緒偏見。以迴避虧損為例,我們因虧損而感到的痛楚往往較因獲利而感到的喜悅深刻得多,即使虧損與獲利的程度相同,這種心態會令投資者繼續持有虧蝕的資產,因為他們希望避免損失成為事實時帶來的痛楚,結果導致損失加劇。此外,維持現狀偏誤可妨礙投資者作出有利的改變。例如,有研究顯示許多投資者並無因應時間推移調整其退休儲蓄配置,但隨著退休臨近,維持現狀可能會增加投資組合的風險。

克服偏見

要克服(或至少試圖克服)偏見,首先要知道我們均倚賴偏見作出決定。我們難以完全不偏不倚地作出投資決定,但透過識別較易產生的認知和情緒偏見,然後積極以理性思考,並保持冷靜,便可以減低偏誤的影響,從而取得較佳的投資成果。

以下是一些最常見的認知和情緒偏見,這些偏見可能會使投資者偏離其長遠目標:

認知偏見

確認偏誤

這是甚麼?

人們都傾向尋找和注意能夠支持自己既有信念的證據,而忽略其他與其觀點不符或矛盾的資訊。這是因為人類會避免技術上所謂「認知失調」的情況,即是當新資訊與既有信念或觀點出現矛盾時帶來的不安感覺。

對投資者有何影響?

確認偏誤在投資領域屢見不鮮。投資者或會忽略某些資產的負面資訊,而它們可能是有助防止虧損的警號。另外,投資者亦可能會忽視與其觀點不同的資訊,因而錯失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錨定偏誤

這是甚麼?

錨定效應是指過度依賴最先獲得的資訊,這種偏誤可能會嚴重影響我們所作的決定。在首先得到的資訊「錨定」之後,我們的大腦就會先入為主。

對投資者有何影響?

投資者可能會在新的資訊出現時,仍過度堅持原先的估算。舉例來說,投資者原先估計某家公司明年的每股盈利為2美元,其後該公司在年內遇到困境,但由於投資者已經「錨定」原先的盈利估算,因此未有因應公司面對的挑戰而調整估算。

敘事偏誤

這是甚麼?

敘事偏誤是指我們傾向把資訊解讀為某一個主題或模式的一部份,不管這些敘述是否有事實支持。

對投資者有何影響?

投資者可能會捨棄證據,反而聚焦於個別股票或策略的主題訊息。舉例來說,主題最吸引的股票最受投資者追捧,而其股價往往也是最高。雖然主題吸引,但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全盤考慮各項因素。

情緒偏見

過度自信偏誤

這是甚麼?

這種偏誤是指人們過度高估自己的能力,對個人智慧或掌握的資訊自視過高。過度自信的人士可能誤以為資訊數量等同資訊質素,由於擁有大量資訊而充滿信心,儘管這些資訊的質素欠佳。

對投資者有何影響?

過度自信的投資者通常會低估投資風險或高估投資的預期回報。此外,他們亦傾向過度交易,迅速沽出表現未如預期的資產,反而買入他們過度看好的其他投資,而且重蹈覆轍。

維持現狀偏誤

這是甚麼?

維持現狀偏誤是一種情緒偏見,即是當人們在面對新環境時不作任何反應,不願作出適當的調適。維持現狀通常令人感到較安心。這種偏誤或會妨礙投資者尋找機會,作出有利的轉變。

對投資者有何影響?

不願接受轉變或適應新資訊的投資者,可能會導致其投資組合與實際情況脫節,而隨著市況變化,舊有的投資可能變得不合時宜。

禀賦效應

這是甚麼?

稟賦效應令投資者純粹基於已經擁有某些持倉,而為之賦予不成比例的價值。如果沒有稟賦偏見,人們願意支付的買價應該與他們樂意接受的賣價相同,但這種情況甚為罕見。

對投資者有何影響?

投資者可能會繼續持有虧損或不適當的資產,因為他們賦予這些資產不成比例的價值,而不願將之出售。這種偏執亦可能令投資者錯失其他良機。

運用行為科學

品浩一直深明行為科學可助我們成為更睿智的投資者。因此,我們與芝加哥大學布思商學院決策研究中心行為科學領域的精英合作。透過這項創新合作,品浩支持多元化和嚴謹的學術研究,為更深入了解人類行為和決策作出貢獻。進一步了解行為科學如何助您成為更睿智的投資者。

了解更多

下一篇文章

品浩與行為科學

繼續瀏覽

披露

香港
PIMCO Asia Limited
中環金融街八號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
22樓2201室


品浩僅向合資格機構及投資者提供服務。如屬違法或未獲授權,則不會向有關司法管轄區任何人士提出要約。| 品浩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地址為香港中環金融街八號國際金融中心二期22樓2201室)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牌,可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從事第一、第四和第九類受監管活動。資產管理服務及投資產品不會向未經許可獲提供有關服務及產品的人士發售。

本資料載有筆者的意見,但不一定為品浩(PIMCO)的意見。有關意見可予更改,毋須另行通知。本資料僅分發作為參考用途,並不應視為投資建議或任何特定證券、策略或投資產品的推薦。文內包含的資料來自品浩認為可靠的來源,惟並不保證如此。未經明文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或在任何其他刊物引述本資料的任何內容。PIMCO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商標。品浩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亞洲各地的註冊商標。©2019年,品浩。

CMR2019-0909-413815